光伏2021展望
关键词:平价上网+碳中和
光伏全面平价,助力全球实现碳中和:2021年光伏行业将保持高景气,预计明年全球装机量为160GW,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一方面,随着光伏发电成本逐年降低,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,因此光伏市场需求有望迎来更大的爆发。
2021年全球光伏电力成本有望比2019年再降低43%,达到0.04美元/kWh,全球各地区都将迎来平价时代。
另一方面,光伏发电渗透率较低,未来将成为全球主流的发电来源线路,市场空间巨大。而光伏发电绿色清洁的属性 ,也非常符合全球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,且各国都有相应的绿色发展计划。
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“十四五”力争实现煤炭消费达峰甚至负增长;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%左右,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5亿tce以内。据此测算,“十四五”期间光伏年均装机可达70GW+。
按硅料目前8.2万元/吨的价格来看,毛利率能达到50%以上,在2021年硅料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,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劲驱动力。
3、硅片:明年价格可能下行
硅片:2021年供给释放加速,价格或将下降,影响企业盈利。
2020上半年主流厂商毛利率维持30%以上,相比2019年继续提升,高额盈利以及对未来需求增长的预期下,各个厂商积极扩产造成2021年供给过剩,但估计一线厂商因优秀的产品品质订单依然相对饱满,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。
此外,硅片大尺寸趋势确立并带来技术红利。
以210硅片和166硅片为例,对于下游终端光伏电站来说,使用210硅片的545W组件较166硅片的445W组件节省BOS成本0.136元/W上下,这对于以经济性为出发点经营的光伏电站来说具有较强吸引力。
结合硅片行业的产能扩张来看,2021年单晶硅片产能或达到210GW,远超出全年160GW的光伏装机需求,行业将出现过剩局面。
4、电池片:产能结构性紧张
电池片:2021年总体产能足够,但将出现大型化电池片结构性紧平衡。
电池片行业正面临技术迭代,HJT将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技术。
但在2-3年内,单晶PERC电池凭借成熟工艺带来的较强经济性仍将是行业内的主流。
而在光伏行业大型化趋势的背景下,预计2021年电池行业或将出现结构性紧平衡,率先布局大尺寸电池的厂商更加受益。
当下,电池片行业领先企业爱旭股份和通威股份正转型大型化:
预计2021年一季度,爱旭电池产能有望达到36GW,其中可兼容180mm210mm 的产能占比有望增至 70%左右;
通威股份2021年产能在42GW左右,其中210产能规模在22.5-30GW,占比达54-71%。
5、胶膜:盈利能力提升
胶膜:2021年供需紧平衡,优质赛道盈利提升。
受下游旺盛需求及原材料eva树脂涨价影响,胶膜价格快速上升,在2021年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,若原材料价格没有显著变化,胶膜价格有望继续维持高位。另一方面,胶膜价格与eva树脂价格价差加大,有望继续增厚企业毛利率,福斯特2020Q3毛利率达到近30%,环比提升近9个PCT。产品结构优化支撑盈利性。
因双面组件渗透率的提升以及白色EVA对单面组件发电效率提升的影响,POE和白色EVA有望在未来成为主要产品,该类产品盈利更为优秀,助力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更进一步提升。
6、逆变器:受益海外需求恢复
逆变器:疫情恢复下,将受益于全球装机景气度提升。
国产逆变器近年随国内市场好转而迅速进步,目前在性价比上领先海外企业,价格低于海外企业约60%,具有较强吸引力。
2019年,华为与阳光电源已晋升为全球龙头,市占率合计35%,而其他厂商份额较为分散,市占率在3%~8%不等。
虽然国内厂商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,但盈利能力不输海外竞争对手,2019年毛利率均可达到30%以上水平。另一方面,在疫情影响下,国内厂商加速产品出海,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有助于盈利提升并扩大市场影响力。
7、跟踪支架:渗透率逐步提升
跟踪支架对光伏电站的效益体现在发电量的提升。相比起传统固定支架,目单轴跟踪支架对光伏电站发电量提升的幅度在7%-37%之间,效益可观。
展望2021年,随着光伏跟踪支架成本降低,采用跟踪支架成为降低度电成本、提高光伏电站收益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从数据上来看,双面组件(未来组件趋势)和跟踪支架的组合在全球93%的区域可以达到最低的度电成本,有望成为未来电站主流组合。
文章来源:能源100、研报社、北极星光伏学院